浏览量:1990+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 2025-04-10
机构电话:
机构传真:
机构邮箱:
接待时间:
工作日8::0-12:00 14:00-17:30
中心筛选调研驭时快线
中心筛选调研驭时快线

科室

科室楼层位置
一住院大楼3楼,第三住院大楼17楼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IIT(研究者发起),真实世界研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项目经验
TPN 729项目/Ⅲ期,TPN 171-301项目/Ⅲ期,TPN 171-302项目/Ⅲ期,盐酸优克那非片项目/Ⅲ期,富马酸非索罗定项目/Ⅲ期,机器人内窥镜项目,艾拉片项目,复达那非项目,含苯佐卡因天然橡胶胶乳避孕套项目,DDCI前列腺增生项目

科室简介

泌尿外科为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中国膀胱癌联盟会员单位、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西南泌尿系结石治疗中心创始单位,先后被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关注男性健康主题活动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健康管理基站”,并被成都市总工会认定为“工人先锋号”。科室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已经成为德国哈勒-维腾贝格大学、美因兹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泌尿外科每年门诊量1.7万余人次,收住院病人每年2000余人次,编制床位93张。

  泌尿外科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其中医生有副主任医师以上 5 人、博士学位 5 人、硕士学位11 人,护士有主任护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理研究生学历团队4名,在读研究生2名,其余均为本科,高校教师4名;服务能力:拥有伤口造口专科护士2名,静疗专科护士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1名,营养专科护士1名,老年护理专科护士1名,康复护理专科护士1名、心理护理专科护士1名;有省市级学术任职8名。先后多人在德国哈勒-维腾贝格大学、德国图林根州国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科室成员担任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男科专委会委员等,并先后在中华泌尿外科学、中华腔道泌尿外科学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以及出版多本泌尿外科及男科学专著。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杨进,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医学博士,医院服务运营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擅长微创泌尿肿瘤手术,在西南区域率先开展前列腺精准穿刺、骶神经植入手术、人工尿道括约肌和阴茎假体植入术,专业领域引领明显;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肿瘤医学会泌尿系统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高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协会稀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欧洲泌尿外科协会会员,世界华人泌尿外科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西南泌尿系结石防治中心委员,成都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金牛区第九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成都市抗疫先进个人,四川省援鄂医疗队第七、八批领队。参与国自然2项,主持省市课题5项,发表论文数十篇,专利数项。2018年以来主持男科、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证等GCP项目20余项,其中男科项目入组率全国排名前三。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门诊2楼、第一住院大楼7楼
项目经验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IIT(研究者发起)
项目经验
HP501缓释片痛风项目, HR091506 片痛风项目,HDM1002片减重项目,HDM1002片降糖项目,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降糖项目,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项目,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项目,UBT251注射液减重项目,GZR18 注射液降糖项目

科室简介

内分泌专业组于2018年获批国家药监局资格认定,2020年完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备案PI为李世云教授和熊萍教授。内分泌临床试验专业组目前已完成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学科亚专业设置齐全,成立了以技术骨干为带头人的亚专业,分别为糖尿病、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骨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肥胖与代谢综合征。

目前科室开放床位46张,门诊诊治病人4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约1500人次/年。拥有先进的骨密度检测仪,可用于人体骨密度检测,拥有腹内脂肪测定仪,可进行内脏脂肪测定和人体成分分析。还拥有胰岛素泵、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血压脉波检查装置、激光多普勒检测系统、眼底照相机、糖尿病足病治疗椅、超声清创治疗仪等。近3年,科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成都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市课题6项,科研经费共计1千余万元。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李世云 教授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其中涵盖糖尿病智能管理平台开发及高原代谢性疾病防治等特色项目,承担国际国内药物临床研究10余项,其中涵盖糖尿病、肥胖及痛风,累计科研经费1千余万元。在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BMC Infectious Diseases等SCI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部,参与指南专家共识撰写1个。获成都市科技进步奖1项。基于“移动医疗列车”和大数据平台的健康人群队列慢病管理研究、基于“健康列车”平台的铁路职业人群慢病管理研究2项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西南地区开创全院血糖信息化管理,推动成都地区人群普遍受益的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防治及全院血糖管理的发展。开展企业健康促进、高原工作人员健康干预、增强高原适应性和体能、高原急救智能车载转运车及救治体系的研发。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与高原医学发展,构建了"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创新体系。

熊萍 教授

研究方向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和综合管理,尤其对骨质疏松的规范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参与国家、省厅及市级科研课题6项,获得GCP资格认证,主持并参与GCP研究20余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1部。荣获成都商报“妙手仁心”金口碑医生称号。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糖尿病、骨代谢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肥胖、更年期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三住院大楼10楼、11楼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项目经验
COPD抗IL-4Rα单抗(611)项目/Ⅱ期,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项目/Ⅱ期,哮喘抗IL-5单抗项目/Ⅲ期,YKYY017雾化吸入剂项目,ADC189片流感项目,重组抗IL-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CH2101片新冠项目,痰热清口服液项目,LP-003注射液哮喘项目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有医护人员61人,其中医师23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4人,多名专家担任省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委员。科室开放床位109张,分为呼吸一病区和呼吸二病区,拥有睡眠呼吸中心、肺功能室、GCP临床实验室、呼吸慢病管理中心、呼吸内镜中心、睡眠呼吸监测室等功能室。病区设置有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环境安静、安全、舒适。在呼吸领域成为成都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及影响力的学科。呼吸内科每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收住院病人每年3000余人次。科室擅长对呼吸系统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在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慢阻肺、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栓塞、弥漫性肺部疾病、肺部肿瘤、肺结核、不明原因的肺部阴影、大咯血、胸腔积液等方面经验丰富。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周晖主任医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呼吸科二病区负责人。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感染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数字诊疗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等。现为我院承接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排名前茅的主要研究者。带领研究团队参与多项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参与项目质量得到行业的认可。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三住院大楼18、19楼
项目经验
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IIT(研究者发起),真实世界研究

研究团队

兰海,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人工智能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健康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骨与关节外科基础与临床、人工智能医学在骨科中的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及组织工程学研究。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委会四川培训基地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与智能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足踝组副组长;成都大学医用机器人交叉学科中心副主任;成都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李开南,成大附院首席专家,医院党委委员,外科主任兼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卫生厅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届、第十二届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第三届创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常务委员。

彭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四川省老年学学会老年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成都高新医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脊柱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微创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骨科专委会微创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骨科专委会脊柱学组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创伤与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创伤医学分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多项。擅长脊柱退变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椎管狭窄症等及脊柱创伤骨折等诊治,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有丰富的经验,秉承“无微不治”的原则致力于脊柱内镜等微创手术。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一住院大楼3楼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IT(研究者发起)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立于1995年,系市级重点专科单位,成都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所在单位。成立以来,一直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模式,以智能化康复、国际化康复、全程化康复、全面化康复为发展目标。康复治疗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科室医护治团队28人,医师团队硕士及以上占比90%。近3年,中心开展新技术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著2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市厅级科研6项,院校级课题多项,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1项。中心住院病区位于第一住院部3楼,治疗区域位于第二住院部三楼,环境优美、舒适,开展床位43张。科室还建立了“重症康复”、“盆底康复”、“促醒康复”、“外科加速康复”、“肿瘤康复”等特色康复团队。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东,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在站博士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远程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成都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金牛区医学会体医融合专委会主任委员等。近3年承担省部级及厅级科研项目5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专业相关高质量论文6篇,参编参译专著2本。2023年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2024年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多次受邀在国家级会议发言交流。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三住院大楼19楼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项目经验
III期药物(丁酸氯维地平注射液)临床试验项目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打破单病种诊疗模式,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老年共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呼吸衰竭、肺结核、支气管哮喘、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老年精神病)综合管理、老年综合征(如跌倒、痴呆、尿失禁、压力性损伤、谵妄、睡眠障碍、疼痛、抑郁症、衰弱、肌少症和多重用药)的临床处置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形成老年急病救治、慢病管理、老年功能维护的专科特色。承接一项III期药物(丁酸氯维地平注射液)临床试验项目。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蒋华,成大附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等多个学会任职。擅长心血管及老年医学各种常见病: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急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和老年共病的诊治,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3项、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著20余篇。在此期间曾参加过十余个GCP项目,有丰富的药物临床试验的经验,已于2021年完成老年科PI备案。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三住院大楼3楼
项目经验
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项目经验
磁共振病人监护仪(SPO2血氧采集盒)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本学科以脓毒症精准诊疗、重症康复、多器官功能障碍监测与支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级生命支持为研究方向,目前已拥有重症神经,重症心脏,重症呼吸,重症肾脏,重症创伤;牵头成立三个多学科团队,体外膜肺氧合小组,快速反应小组,多发伤 MDT。在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监测与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方面已居国内先进水平。目前科室可以独立开展重症医学科限制性技术管理目录内所有相关特殊限制级技术。参与完成国自然项目2项,主持省级课题5项,市级科研项目10 项,申请专利25项。2022年再次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2023 年《脓毒症综合防治策略在大凉山的推广应用》该项目纳入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入选技术。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陈侣林,成大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第十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四川省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多个学会任职。《四川医学》《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委。著有《临床急危重症学》1部,2项相关技术专利,主持厅局级科研1项。主持的脓毒症实用诊治策略优化研究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三等奖。《脓毒性休克checklist表在ICU护理团队的推广应用》被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主持的脓毒症诊治及医护一体化管理优化策略的推广研究获得2021年度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朱俊臣,成大附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科青年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医学常务委员;成都医学科急诊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创伤学委员。擅长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镇痛镇静方向研究,发表国内外论文多篇。参加镇痛镇静相关课题多项。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一住院大楼8楼
项目经验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项目经验
大脑生理与认知功能辅助评估系统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是集临床、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医护团队,是中国眩晕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单位、四川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四川省卒中学会卒中培训联盟成员单位,率先成立“卒中中心”,以及四川省首家“眩晕中心”,设置了“卒中门诊”、“眩晕门诊”等多个亚专业门诊。科室共有医护人员30余人,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医师9名,占医师结构的60%。我科拥有床位数56张,年收治病人量2000余人次,床位使用率在120%以上,年门诊量11000余人次,平均床位使用率达到120%,科室分为五个亚专业组(脑血管病,头晕眩晕疾病,老年及变性疾病,神经心理、神经电生理及神经调控方向)。发表论文30篇,包括SCI收录5篇,负责及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厅课题15项,是四川省神经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承接一项大脑生理与认知功能辅助评估系统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该医疗器械已获批上市。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赵洪鉴,成大附院大内科兼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内科教学基地主任,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三住院大楼2楼
项目经验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
项目经验
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IVD项目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于1950年成立,集临床检验、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国家耐药监测网单位。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3人,高级职称7名。下设5个亚专业,在自身抗体检测、临床血液病诊断、耐药菌监测及分子生物学临床研究方面有显著特色。项目将依托四川省医学重点实验室临床遗传学实验室联合开展,参与本项目实施的研究团队涵盖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研究管理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工作经验,人才配伍合理。已承接一项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IVD项目。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时政,成大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实验室临床遗传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入选龙泉驿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及成都大学“青椒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副秘书长 常务委员等多个学会任职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5项,其他厅、市级项目5项,到账经费300万。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中文核心文章30余篇;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国家专利9项,并获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参与并出版多部国家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教材。

张亚美,成大附院科研部副部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副研究员,初级遗传咨询师,成都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医学会数字诊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临床基因诊断质量管理学组委员等多个学会任职。研究方向为神经损伤分子机制和药物纳米递送,主持国家卫健委健康教育中心等科研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Aging、Journal of Cancer、Neurochemical Research、Gut Microbes、Molecular Neurobiology、Molecular Medicine等本专业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原创性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57.80,主编参编专著5部,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受理发明专利1项。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一住院大楼3楼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立于1995年,康复治疗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开放床位43张。目前科室医师团队硕士及以上占比90%。近3年,中心开展新技术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著20余篇,主持市厅级以上科研7项。目前,中心是: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成都市中医重点专科单位;成都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主任委员单位;“全国盆底整体康复联盟”单位。科室年出院患者1000余人,主要病种: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原发性膝关节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目前科室参与GCP项目5项,主持IIT项目数项,在入组保障(跨科室招募)、受试者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东,成大附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在站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远程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成都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学会任职。近3年承担省部级及厅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专业相关高质量论文6篇,参编参译专著2本。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1项。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二住院大楼2楼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项目经验
博起功能障碍维药项目、祛痰中药项目

科室简介

中医科为成都市中医重点学科,成都市综合医院中医示范建设单位,成都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氏中医外科传统医药技术” 。中医科共有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医师12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4人,多名专家担任国家、省、市中医药医学会专委会常委、委员。中医科共有3个专业组,设置两个病区,全科开放住院床位60张。近五年来,科室主持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项,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1部。中医科现有中频脉冲治疗仪、多功能牵引治疗床、TDP、超声波治疗仪、针灸、药灸盒。常见疾病:颈肩腰腿疾患(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炎、肩周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失眠、面瘫、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中医科一年门诊量约40000人次,出院人数约600人次。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杨爱国,成大附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医学博士。师从全国推拿名家罗才贵教授,成都市第四批名中医,成都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氏中医外科传统医药技术”传承人。成都市第四批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新九针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理事等多个学会任职。擅长运用中医外科手法、针灸、推拿、火针、埋线等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骨关节疾病、中风后遗症、软组织损伤、慢性胃炎、减肥等。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一住院大楼1楼

科室简介

放射科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一级学科,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微创介入(肝癌方向)建设中心、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同质化培训分中心、四川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科室下设胸部(含乳腺)、腹部、神经五官、骨关节和介入5个亚专业,拥有47人专业技术团队,其中博士1人、硕士11人,高级职称10人。近年来,本学科在前列腺癌、骨质疏松与肥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加大科研力度,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在北美放射学年会、欧洲放射学大会、中放年会等国际会议进行学术报告及壁报展示20余次。取得软件著作权十余项、转化一项,专利4项。本专业于2021年通过GCP备案。近年来取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省市医学科技奖数项。科室配备3.0T/1.5T磁共振仪3台、多排螺旋CT 7台、数字化乳腺机、多功能动态平板等设备,具备复合手术室及AI辅助诊断系统。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彭涛,成大附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主任,成都市金牛区放射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学会骨肿瘤专委会常委等多个学会任职。研究方向:前列腺癌、代谢性疾病、人工智能、质量控制。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专利2项,专著1本,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项。2019-2024年间获4项省、市级医学科技奖。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一住院大楼4楼
项目经验
真实世界研究
项目经验
环硅酸锆钠在中国高钾血症患者安全性和治疗方式的RWS研究

科室简介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是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及华西医院风湿科区域协作平台协作科室及专科联盟。科室医师队伍中博士1名,硕士9名,高级职称3名,护理团队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占50%以上,多人次担任四川省医学会委员及以上学术任职。我科年门诊量超1万人次,年出院2000余人。科室有37张床位,现有49台透析机,2台CRRT机,2台结肠透析机及1台全自动腹膜透析机以及一流的水处理系统,年透析人次约2.5万人次。我科现有代谢性及免疫性肾病、急性肾损伤/小管间质疾病、腹膜透析、血液透析、CRRT、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风湿类疾病等七个亚专业。近5年来发表SCI 10余篇,省科技厅、成都市、区课题、校内基金、院内科研数项。科室承接一项环硅酸锆钠在中国高钾血症患者安全性和治疗方式的RWS研究,已结题。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胡耀,成大附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委员等多个学会任职。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门诊3楼

科室简介

口腔科是以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四川省口腔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成都市重点学科。能熟练开展口腔内外科、口腔修复、种植、正畸、口腔美容等诊疗工作。其中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及口腔内科根管治疗技术居市内医院先进水平。设有牙科综合治疗椅 21 台,微波机、种植机、口腔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检查 (CBCT)、显微根管治疗仪、口腔扫描仪、超声骨刀、颌架、AST无痛麻醉仪及进口超声洁牙机等设备。科室现有高、中、初级医师及各类医务人员21 名,其中口腔硕士研究生 5名,博士研究生 2名,副主任医师 5 名,主治医师6名。承担并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六项,市级科研项目正在立项中,院级科研项目三项。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唐璐,成大附院口腔科党支部书记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成都市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访问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分会专科会员等多个学会任职。主持省、市级课题共3项。主持开展院级新技术一项。获得省、市级医学科技奖各一项。成果评价国内领先一项,国内先进一项。发表文章15篇,SCI 2篇,北大核心4篇,科技核心3篇。擅长儿童早期颜面部管理,成人疑难错合畸形多学科联合治疗,美学修复,牙列缺损,缺失的修复治疗。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3住院大楼13楼
项目经验
他达拉非片预BE项目 ,阿奇霉素片预BE项目,阿奇霉素颗粒预BE项目,塞来昔布胶囊预BE项目,他克莫司缓释预BE项目,他达拉非片BE项目,氨溴索口溶膜BE项目

科室简介

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自2019年起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并于2021年完成了I期药物临床试验及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备案。研究室占地约1800平方米,设有29张病床和2张抢救床,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包括试验区、筛选区和办公区。我们配备了独立的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温控系统,设施包括受试者宣教室、知情同意室、受试者活动室、抢救室、配餐室、药物储存/准备室、样本采集室、样本处理/储存室及资料室等。此外,研究室设有独立的医生、护士、质控和监查员办公区域。在设备方面,我们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和输液泵等急救设备,-80℃超低温冰箱和低温离心机等样本处理设备,以及制冰机、同步钟、酒精呼气、身高体重秤等辅助设备,满足试验需求。目前备案的PI专业领域包括泌尿、呼吸、内分泌、老年医学及重症监护。我们的研究团队由13名成员组成,其中2名博士,包括6名高级职称研究医生、3名护理专业人员和4名药学专业人员。此外,我们还配备了数十名兼职研究护士和研究医生。已开展多种药物制剂类型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包括口服固体制剂、混悬剂和口溶膜。研究室具备高质量承接创新药、仿制药的药代动力学试验、药效动力学试验、人体耐受性试验及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各类临床试验项目的能力。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杨进, 成大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医学博士,医院服务运营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擅长微创泌尿肿瘤手术,在西南区域率先开展前列腺精准穿刺、骶神经植入手术、人工尿道括约肌和阴茎假体植入术,专业领域引领。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医学重点学科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肿瘤医学会泌尿系统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世界华人泌尿外科医师协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高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学会任职。成都市金牛区第九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参与国自然2项,主持省市课题5项,总经费达到两千五百多万。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3项。参编《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2年)《黄家驷外科学》(2024年)。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眼科是一个集科研、教学、与临床医疗结合的综合性科室,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成都微创青光眼白内障手术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国家三星级干眼诊疗示范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白涩症(干眼)”优势病种示范临床研究中心;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骨干级单位;德国蔡司VisuMax微创全飞秒临床合作单位。眼科拥有德国蔡司VisuMax微创全飞秒平台、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博士伦/爱尔康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除手术仪、Intalight赛炜视微影像系统、眼前节/眼底OCT、TOPCON角膜内皮显微镜、Topcon电脑验光及综合验光仪、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Scansy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Topcon TRC.50DX荧光血管造影系统等先进的检查及手术设备。眼科各亚专业组设置完善,建立白内障亚专业组、眼底视网膜亚专业组、眼表、泪道、眼整形亚专业组、眼视光亚专业组。年门诊量约20000人次,年手术量约3000台。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成仲夏,眼科主任医师/教授,眼科主任,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四川省眼科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成都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常务专家。擅长眼科显微手术,如高龄、白色、外伤等高难度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黄斑疾病的手术。

查看更多
crcc边栏广告1
免费报名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