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03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新华红十字医院) 2024-03-29
机构电话:
机构传真:
接待时间:
周一至周五08:30-11:00, 14:00-17:00
中心筛选调研驭时快线
new

科室

科室简介

新华医院血液科创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同时也是内科医师规培基地、血液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组。新华医院血液科分为普通病房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两部分,其中普通床位49张,层流病房4张,并建立了干细胞实验室。科室现有15 名医师,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其中有博士学位8名,硕士6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年平均收治住院患者千余人次,门诊患者万余人次。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新华医院血液科临床治疗特色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科就在全国首次开展了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获得成功。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我科的重点发展和主攻方向。目前我科常规开展成人和小儿自体和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以及MDS和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近年来,我科开展了脐带血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新华医院血液科非常重视临床和基础科研相结合,提高科室的整体医疗学术水平。科室制定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规范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科室重视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临床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共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目前承担在研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及青年基金项目两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上海市高教局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各1项。累计科研课题400余万元。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15人,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名;中级职称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5人,本科2人)。专业护理人员23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0人,护士7人(其中护士长1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创建于1958年。目前有专科医师18名。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同时也是内科医师规培基地、呼吸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药物临床试验呼吸病专业基地。呼吸科有病床72张(含10张重症监护床位)。设置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含6个监测床位)、纤维支气管镜室和呼吸重症监护室。除开设呼吸科普通及专家门诊外,尚开设哮喘、鼾症、肺部肿瘤以及戒烟专病门诊。拥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系统、气道腔内治疗仪、呼吸睡眠监测仪、肺功能仪、气道高反应测定仪、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仪、血气分析仪以及多种无创和有创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年出院人次约00为2000,门诊人次约100000。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和肺栓塞是呼吸科重点发展亚专业方向。近年先后获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 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5项,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近5年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1篇。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整合教材《呼吸系统》。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肺栓塞及肺血管病诊治、耐药菌肺部感染的诊治、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以及呼吸危重症救治是呼吸科的医疗特色。呼吸科联合儿科呼吸病专业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哮喘专病诊治中心。每周1次的联合胸外科和放射科的胸部肿瘤专病门诊,每周1次的联合胸部影像学读片会在院内外有较好的影响。呼吸科常规开展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测定;气道舒张和激发试验;呼出气NO测定;电子支气管镜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支架植入、圈套、电凝电切);超声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活检、肺结节穿刺活检;CT定位下经皮肺活检;睡眠呼吸监测及气道压力滴定试验;无创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下有创机械通气。


学科带头人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兼任肺栓塞学组和哮喘学组组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学科骨干中有1人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为中国睡眠学会全国委员,2人分别担任上海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COPD学组和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副组长。


科室人员情况:呼吸科目前有主任医师4名, 副主任医师3名; 博士生导师1名, 硕士生导师3名。18名医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占94.4%, 其中博士11名,硕士6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主管技师2人,技师2人。专业护理人员30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9人,护士11人(其中护士长2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是新华医院普外科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学科总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新华医院普外科是外科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以消化道肿瘤、器官移植、微创外科为特色,整体水准高的强势科室。学科分设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移植外科、胰腺外科以及血管外科等专业组,手术种类涵盖了普外科的所有疾病门类。普外科是卫生部首批批准的肝移植定点医院,胰腺专业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

普外科核定床位数180张,实际运行床位210张,年均住院病人手术总数8800余人次,年均出院人次12000余人,年门、急诊病人数近15万人次。普外科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外科专家、教授,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各专业学组副组长和委员。承担12项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等课题。普外科在胃癌个体化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规范化治疗、胰腺肿瘤的综合治疗、困难ERCP、肝脏移植手术、复杂肝癌的手术、各类微创手术、各类腹壁疝修补术、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各种周围血管动脉性疾病等多领域都已形成有新华特色的治疗体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曾荣获全国胃癌手术大赛第一名,胰腺癌的手术全国大赛第三名。

普外科近年来获得包括973子项目、863子项目和自然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共12项,市局级各类研究课题26项,发表SCI文章53篇,各类核心源期刊113篇。获专利发明共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三等奖奖1项。负责主办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次。参加国际会议35人次,大会交流发言11人次。

本科室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5名,并配有长期合作的高级药师职称的专业人员1名; 主要负责人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称。15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曾参加组织过多次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包括国内多中心新药药物临床试验,及正在进行的1项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 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 19名,硕士研究生82名,博士后2人。学术骨干中1人成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人成为上海市曙光计划人才培养对象,6人成为交大医学院和医院的优青和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学科骨干担任中国抗癌学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副主任委员)1人,上海外科学会普外科分会胃肠学组副组长1人,中国抗癌学会上海分会胃肠学组委员人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学组委员1人,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专业学组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专业学组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感染与重症医学专业学组委员1人,亚太结直肠肛门外科学会理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肾脏内科创建于1978年,学科创始人侯积寿、马济民、冯菡芳、左静南教授;学科总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新华医院肾脏内科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同时也是内科医师规培基地、肾脏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组。是一个以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疾病(CKD)一体化防治、终末期肾脏疾病肾替代治疗为特色,整体水准高的强势科室。学科分设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肾脏病理等亚专业,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肤肾穿刺活检、腹膜透析置管、深静脉临时/长期置管、自体动-静脉瘘、人工血管植入等专科操作技术。

肾脏内科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上海市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教委、卫生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课题多项,其中稳定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获卫生部三等奖,慢性肾功能营养治疗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IgA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为科室临床研究方向,腹膜和肾小管对溶质转运为科室基础研究方向。我科拥有肾脏病实验室并配备研究专员2名。本科室亦在Nephron, Am.J.Physiol, Hypertension上发表文章,已发表SCI文章25篇余,各类核心源期刊31篇。每年负责主办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2次。参加国际会议30余人次。

肾脏内科现有核定床位数56张,年均住院病人总数2000余人次,年均出院2000余人次,年门、急诊病人数逾7.8万人次。年开展经皮肤肾穿刺活检250余例,年血液净化60000人次;常年开设肾脏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IgA肾病、慢性肾脏病(CKD 3-5期)、血尿、肾脏病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专病和随访门诊。我科在慢性肾脏病一体化防治治疗等多领域已形成有新华特色的治疗体系,并在血液净化治疗方面已形成规模,科室的血液净化中心目前配置95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机和2台连续性血液净化机,服务全院危重症患者,腹膜透析。

专业团队配置1台自动腹膜透析机,并有专用腹膜透析治疗室。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所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专业名称:肿瘤科

项目负责人:郑磊贞

联系电话:13817072805

联系邮箱:zhengleizhen2006@126.com


科室介绍:

上海新华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85年,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综合医院肿瘤科之一,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

科室现拥有普通床位64张、日间化疗病房床位10张,2014年完成门诊29922人次和病房4059人次的诊治工作,在上海市综合医院肿瘤科中位居前列。科室擅长于各种实体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拥有多种治疗设备和手段,包括化疗、放疗、超声聚焦刀治疗、介入治疗、内窥镜下治疗、化疗增敏治疗等,与医院先进的治疗设备相配合,形成肿瘤的全方位治疗体系。在肿瘤化疗方面,科室重视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严格按国际规范并结合病人具体情况,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针对每位病人,全科讨论准确诊断,精心设计最佳化疗方案,并建立病人诊断-治疗-随访体系。现科室对常见恶性实体肿瘤的化疗,特别是对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达国内一流水平。科室有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和设备,保证肿瘤受到最大限度的照射,同时使正常组织器官得到最好的保护,既保证了治疗效果,又使放疗毒副反应降至最低。科室是上海市首批挂牌的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同时我院宁养院是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兴建的上海市唯一的一家上门免费为晚期贫困癌症病人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宁养善终等方面服务的临终关怀机构。

学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一个肿瘤学硕士授予点,科室近3年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18篇,获得专利3项、《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3年获得新立项各级科研项目21项,总经费200多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2项。肿瘤科亦是多项亚太地区和全球性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基地,与国外有多项交流协作。科室曾举办2000年国际胃癌会议,是上海胃癌专题组组长单位,近年来分别于2011、2012、2014年举办《新华肿瘤个体化综治疗研讨会》,参会人数均在200人以上。科室一直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部分本科生及研究生选修肿瘤放疗部分的教学、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以及各类肿瘤学进修生的带教任务。

科室有8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曾参加过多次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包括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药物临床试验,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科室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临床药理基地肿瘤专业组组长郑磊贞教授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与和主持多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在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已在国内外发表50多篇论文。郑磊贞教授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胃癌专题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姑息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杂志编委,《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

科室人员情况:目前本科室有教授及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4人。科室19名医师中有7人具有博士学历,9人具有硕士学历。科室拥有放射治疗物理师4人、放射治疗技师8人,护士24位(其中护士长1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医学院新一轮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确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优化治疗,血管生物学和动脉粥样硬化调控机制研究,高血压的临床和基因研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坚持医、教、研紧密结合,床边心脏病学、分子心脏病学和介入心脏病学相辅相成,整体快速全面发展,科室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尤其在房颤、室速等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心血管内科目前拥有普通床位104张、监护床位19张。年出院5000余人,年介入诊疗4500余例,年门诊量30万人次,单科门诊量位于上海各大医院前列。目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97名,心血管内科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包括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7名,主管护师6名。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获得了飞速发展,广泛开展了各种复杂的和急诊和PCI术、单双腔起搏器及ICD植入、射频治疗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其中对房颤、室速的机制研究与消融治疗、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双腔起搏植入最具特色。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在心律失常诊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尤为突出。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的有明确隔离指征的的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房颤,该方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已用于各种房颤的治疗。科室与急诊科、放射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合作,开启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腔内成型术+支架植入术绿色通道,已救治急诊心梗患者近百例,极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心内科还与急救中心、放射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合作,开启急诊PCI绿色通道,极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挽救了许多濒危患者的生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和社会信誉。


学科的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强大。学科带头人李毅刚教授是国内射频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技术的最早掌握和推广人之一,在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房室结折性心动过速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面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新型起搏器预防、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体内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他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和心梗后室速折返环的定量分析;率先进行了冠状动脉窦内室速的机制的研究和治疗;在国际上首次证实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正常HV间期的患者;率先进行了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颤的射频消融;成功进行了国际上首例心脏移植后房扑的射频消融术等。


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阿霉素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分子机制”、“基因重组血管再生” 、“基因修饰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修复作用及其在体外联合诱导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RhoA激酶的两个亚型ROCK1及ROCK2对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肌球蛋白轻链及细胞收缩性的调节”、“miR-17-92介导内皮祖细胞调控血管再内皮化作用及机制研究”、“MSC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心机细胞存活和心肌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硫化氢对心梗后心室肌细胞电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植入式遥测诊治系统对心梗后室速的远程检测和治疗研究”、“浦肯野细胞钙通道重塑在心力衰竭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和机制”等多项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委、卫生部、市科委及国外学术科研基金资助,多项成果鉴定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卫生部和市科委多个奖项。近5年来培养了博士后4名、博士生19名、硕士生48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3名。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讲习班多期。


三年来政府、大学、医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设备购置等,使心血管各亚专业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成为 “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专病诊治中心”牵头单位。


心血管内科在保持已有的优势、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保持了复杂心律失常机制和消融治疗,冠脉介入治疗,起搏和除颤治疗等优势,积极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继续扩大临床研究的力度和广度,深入开展了心血管病学科临床和基础重大课题的研究。心血管内科已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的学科。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43人,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9名;中级职称医师23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8人,硕士10人,本科5人)。专业护理人员63人,主管护师14人、护师30人,护士19人(其中护士长5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为新华医院A类重点发展学科、国家消化内科临床药物试验基地、上海市消化内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诊治中心组长单位,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流行病中心、重症肝炎诊治中心和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组成部分。分设肝病、胆胰疾病、胃肠疾病专业组和内窥镜诊治中心。主办中华脂肪肝网www.chzfg.com以及炎症性肠病网www.combatibd.com,协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实用肝脏病杂志》。


消化内科在职医生28名,其中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7名、副研究员1名,博士学位20名、硕士学位8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在职护理人员2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


学科顾问包括国家级终身教授陆汉明主任和上海市罕见病学会主任委员李定国教授。科主任范建高教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


科副主任徐雷鸣为上海市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分会主任委员,陈源文为留美博士后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胡颖担任新华医院(崇明)消化内科执行主任。科室核心小组成员汪余勤和陈梅梅副主任医师分别擅长胆胰疾病和妊娠相关消化疾病的诊治。学科骨干包括周惠清、李光明、徐正婕、潘勤、张敏红、桑玉尔、汪保灿、孙超等高级职称专家,以及葛文松(炎症性肠病)和颜士岩(消化系肿瘤)等年轻有为的博士。返聘专家王如涛、宗春华主任医师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疑难杂症。


消化内科病区业务用房2800平方米,核定床位62张,常规开展三级甲等医院消化重点专科规定的各项诊疗项目,出色完成我国FibroScan无创定量评估脂肪肝以及CK-18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注册临床试验。总体技术水平高,疑难肝胆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的诊疗特色鲜明,脂肪性肝炎和儿童消化疾病的诊疗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护理质量在全院非手术科室中名列前茅。


2014年消化内科门诊量18.8万人次,内窥镜诊疗近5万人次,出院患者3327人次;平均住院日6.2天,门诊/住院均次费用以及抗生素使用率和药占比低于同类医院平均水平。患者分布全国各地,年龄从婴幼儿至百岁老人,并有许多海外华人和在沪工作学习的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就诊。


消化内科2009年至今承担国家科技部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以及省部级和市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累计经费1200余万元;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括Hepatology, J Hepatol, Cancer Letter, Liver Int, Prev Med, J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SCI期刊;主编《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非感染性肝病诊疗新进展》、《小儿消化内镜学》,副主编《实用肝脏病学》,参编国内外学术专著30余部,编写《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专家诊治脂肪肝》、《专家诊治慢性胃炎》、《专家诊治乙型肝炎》、《脂肪肝自我管理全书》等科普读物;成功主办/协办中国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高峰论坛、第3-5届(2009/2011/2013)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第1-3届(2010/2012/2014年)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会议,以及20余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


消化内科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加拿大肝脏基金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日本爱知县癌症中心等有良好合作关系,并负责新华医疗集团旗下和对口支援医院以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内科的学科发展。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28人,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7名;副研究员1名;中级职称医师10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8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病房专业护理人员18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新华医院儿内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科门类齐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斐然,现已成为教育部211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小儿肾脏内科亚专业自成立来,学科总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新华医院小儿肾脏内科是儿内科医师规培基地、小儿肾脏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组。在小儿肾脏系统常见疾病如血尿、肾病、肾炎、泌尿道感染、过敏性紫癜、狼疮性肾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婴幼儿肾活检技术。学科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肤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检查、逆行膀胱造影术、同位素标记的肾动、静态显影、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功能检测、反流性肾病、腹膜透析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儿童肾结石的诊治等专科操作技术。


小儿肾脏内科现有核定床位数20张,病房年均住院病人总数600余人次,年出院人次500余人次。近五年小儿肾病门诊新增1261例随访病例截至2011年随访病例达2728余例,年门诊达11086人次。年开展经皮肤肾穿刺活检900余例,2012年达到1042例;为保障患者就医,常年开设专家门诊及专科门诊,开诊时间覆盖周一~周六。我科在小儿慢性肾脏病随访治疗已形成有新华特色的治疗体系,专科门诊和住院结合保患儿得到规律随访和及时诊疗,独立的专科档案完整记录患儿治疗、随访过程。


本科室目前共有医师7名。在编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占75%,硕士以上学历占本科室医生总人数的85%,其中博士2名,在读博士1名。学科带头人为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7人,副主任医师3名;中级职称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以上学历6人,其中博士3人。专业护理人员6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3人(其中护士长1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为卫生部内分泌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专科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博士9名,硕士4名。科室现有床位42张,年出院病人达1500余例;周一至周六均设有专科和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达14万余人次,单科门诊量在上海各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内分泌科目前主要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科室目前在内分泌性突眼、糖尿病周围血管(下肢血管等)病变的诊治、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等方面已经形成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甲状腺激素调节鼠脑Go-PKC信号系统的机制及干预研究”、“ 人TSH受体胞外域裂解和脱落的分子机制”、“糖化终末产物损害beta细胞的分子机制和干预研究”、“rho/rock参与氧化应激途径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等7项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还主持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委医学重点项目等多项,主编参编专著5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先后培养了博士5名、硕士20名,目前在读研究生9名。


针对近年来糖尿病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医疗支出的现况,内分泌科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实效的糖尿病健康宣教活动,并配备糖尿病专职护士参与健康教育。数年来坚持门诊、病房每周宣教1次,区域性大型系列宣教讲座每年2次,增进了医患沟通,受到各界广泛好评。内分泌科将在保持已有的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把内分泌科建设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15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名;中级职称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专业护理人员1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2人。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建立于1958年,由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毛承樾教授创建。目前学科下设耳神经及颅底外科、鼻科、咽喉及头颈肿瘤外科、小儿耳鼻咽喉科、听力中心等三级学科,附设听觉生理室、耳鼻咽喉内镜室、激光治疗室、颞骨解剖室、聋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拥有现代化专用手术室3间,配备有完善的医疗设备。科室附设的上海交大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聋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听觉科学实验室、内耳发育和再生实验室、颞骨显微解剖实验室等专业研究平台,形成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干预研究、聋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听神经瘤发病机制研究、听觉生理学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科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体系及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全国残联人工耳蜗植入指定基地、上海市首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交大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在地、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常驻机构,现为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及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组长单位。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包其中括973子课题1项、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我国耳鼻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治规范及防控》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余项、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2项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篇。 


拥有床位84张,年手术量在4000台以上,门急诊量近300000。常年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鼻科鼾病专科门诊,听力学专科门诊,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随访门诊。收治全国各地复杂疑难危急重症患者,包括巨大听神经瘤、C期及D期颈静脉球体瘤、复发鼻咽癌、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婴幼儿重度气道阻塞性疾病等,成功开展本专业所有高难度复杂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目前为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体系及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牵头单位;率先开展扩大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以及术中听力监测,并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中耳植入术单位之一;在侧颅底外科手术、耳聋外科干预、头颈晚期恶性肿瘤根治术以及术后缺损一期组织修复、婴幼儿气道阻塞性疾病外科干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治疗等方面据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积极开拓新的领域,确立了以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人工耳蜗植入、内窥镜微创外科及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为重点,带动耳鼻咽喉科其他亚专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学术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现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同时任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组长,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耳科学、侧颅底外科学、听力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要开展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及其他颅底肿瘤手术、人工听觉植入手术及鼓室成形术等。先后承担科技部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卫生部重大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基金支持 ,研究成果近3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6项,分别是2013年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上海市科技奖一等奖、2013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2012年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推广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5年发表SCI论文39篇,总影响因子87.321。

科室人员情况:本科室目前共有医生25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名,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3名,硕士研究生26多名。在编医护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本科室医生总人数的84%,高级职称占54%。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9名;中级职称医师7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5人,硕士5人,本科4人)。专业护理人员30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5人,护士10人(其中护士长3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科是上海市首批开展超声诊断的单位之一。超声科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同时也是超声科医师规培基地、超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组,其中13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参加过多次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超声科现有医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11名,硕士及博士学历者共18人。超声科现有腹部超声仪16台,心脏超声仪6台,每年完成20多万人次的门急诊、病房的超声检查及诊断工作,承担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进修医生的医学教学及科研任务。


超声科成立后,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项、上海市科委基金5项,上海市卫生局课题2项;交大医学院科技基金1项、教委优青基金4项、新华医院院基金项目2项,主编专著2本,参编专著2本,科室每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近年来有14篇论著被SCI收录。

超声科以成人及儿科超声诊断研究为发展思路,建立了围产-儿科-成人超声诊断模式。在医疗业务开展方面,坚持以常规超声诊断业务和专业特色业务相结合。常规超声诊断包括心脏、腹部、妇产、浅表小器官、四肢血管、介入超声诊断等。其中泌尿超声、前列腺腔内超声、乳腺超声、胎儿心脏超声、小儿先天性复杂性心脏超声、小儿肿瘤、小儿神经骨骼肌肉超声为超声专业特色。在超声检查技术方面,除常规的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外,还开展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多影像融合等新技术。在全科员工的努力下,目前我科的超声诊断水平已进入上海各大医院前列,尤其是儿科超声、胎儿心脏超声、经食道心脏超声、泌尿超声、前列腺癌超声、乳腺癌超声有着丰富的经验。


(1)诊疗项目:

① 心脏超声  ② 腹部超声  ③ 泌尿超声     ④ 浅表小器官超声 

⑤ 妇产超声  ⑥ 儿科超声  ⑦ 四肢血管超声 ⑧ 介入性超声

(2) 诊疗特色:

① 儿科超声:在儿科超声检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开展了包括小儿肿瘤、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小儿髋关节、小儿马蹄足、扳机指、神经损伤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超声检查项目,深受儿科临床医生的好评。

② 胎儿心脏超声:在孙锟教授的带领下,我科在评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形态、血液动力学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是胎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二维和三维诊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及优生优育奠定基础。

③ 泌尿系统超声:开展肾脏、输尿管、膀胱肿瘤超声造影检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泌尿系统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恶性肿瘤分期的正确率,为临床制定分期治疗方案提供了信息。

④ 早期乳腺癌超声诊断:采用联合超声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弹性成像)的多模式超声诊断方式,提高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同时在乳腺癌分期方面可提供肿瘤大小和淋巴转移情况的信息,有助于临床正确分期。

⑤ 早期前列腺癌超声诊断:以经直肠常规超声为基本检查手段,结合经直肠超声诊断、三维超声和弹性成像等新型超声检查模式,开展早期前列腺癌病灶检测,为提高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减少假阴性率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⑥ 介入超声:科室成立了专门介入超声学组。不仅常规开展了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活检、穿刺引流,还与相关临床科室一起展开了超声引导下肿瘤消融术业务。


科室人员情况:现有医师及护士共2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中级职称医师11人,住院医师3人;护士4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2人,本科3人。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60年,现为院级重点学科,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和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目前科室设有泌尿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腹腔镜微创以及男科学五个亚专业治疗组,诊治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泌尿、男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与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ayo Clinic、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波士顿儿童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西安大略大学医院、日本三重大学医学部等泌尿外科建有广泛的联系。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教委等多项科研基金300万元以上。我科又是上海12家三甲综合性医院共同举办的全国泌尿外科进修学习班的承办单位。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学习班31届(每年一届),共培训了6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2006年国家卫生部批准成为首批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诊治范围涵盖所有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如肿瘤、结石、先天性畸形、外伤、排尿异常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等。科室拥有当前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如腹腔镜、肾镜、输尿管硬(软)镜、膀胱尿道镜等各类内窥镜;拥有超声刀、等离子切割、激光和膀胱前列腺电切(汽化)等先进的手术利器和国内外一流的、系列化的泌尿系统结石治疗设备,如当前国际上最新的EMS第三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钬激光碎石系统、德国多尼尔小王子体外冲击波波碎石机;还有评估诊断膀胱、尿疾病的进口四导程尿流动力学仪。


科室整体实力雄厚,现有核定床位67张,实际开放90张。目前科室在编医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12名,博士学位1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每年门、急诊人数超过3万5千人次,手术例次超过1500台。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普通门诊。


泌尿外科诊治范围涵盖了各类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畸形、损伤、结石、肿瘤、感染、男科及女性泌尿外科疾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等。尤以微创泌尿外科见长,如经尿道前列腺、膀胱肿瘤电切,是国内最早开展的单位之一。


近年来大规模开展了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各种泌尿系统结石通过先进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经皮肾镜(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或超声气压弹道联合碎石,绝大部分泌尿系统的结石病人已不需要开刀取石。目前,我院已经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结石病人数千例,有数百例巨大的、多发的、复杂的肾结石,经过微创治疗得到了去除。泌尿外科为国内最早开展TURP的单位,并相继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气化术(TV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成为科室的经典强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大部分泌尿外科手术都能在腹腔镜下完成,如肾上腺肿瘤切除,肾癌、肾盂癌、膀胱癌的根治性切除等。


我院泌尿系统肿瘤的规范诊治参照美国、欧洲和我国的泌尿外科肿瘤诊治指南,严格规范肿瘤诊治方案,实施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在全市率先开展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回肠原位膀胱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高难度的巨大肾肿瘤手术、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手术、保留肾单位的根治手术、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目前已成为科室新的特色和强项。


在国内首创成人多囊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经上海市卫生局课题鉴定该技术被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手术缓解了遗传性疾病多囊肾患者的症状、减慢了疾病的进展、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已积累了500多例临床经验,是科室的传统特色项目。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18人,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7名;中级职称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2人,硕士4人,本科1人)。专业护理人员3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9人,护士28人(其中护士长2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皮肤科是由我国皮肤病性病学奠基人之一的杨天籁教授于1958年所创建,是我国儿童皮肤病学的开创单位。2005年成为医院重点学科,2009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传性皮肤病诊疗中心”,2010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内唯一的儿童皮肤病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集医、教、研于一体,诊疗技术先进、治疗手段齐全,以儿童皮肤病诊疗为特色,兼顾儿童与成人发展的大型综合性皮肤病专科。


皮肤科病房现有床位25张,科内设有成人门诊、儿童门诊、性病门诊、皮肤病理室、真菌室、性病实验室、手术室、光疗和光动力治疗室、激光治疗和激光美容室、冷冻室、过敏原检查室、中药治疗室和皮肤科病房,开展皮肤病理、甲病理、特殊染色、皮肤免疫组化、真菌镜检和培养、梅毒血清学检测、淋球菌和非淋球菌培养、鉴定和药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氦氖激光照射、脉冲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激光脱毛术、紫外线光疗、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术、刮疣、封闭和电灼等,以及多种难度较高的皮肤外科手术和美容手术。配备专业仪器设备包括多头观察显微镜、显微图像仪和图像工作站、全身、半身和局部紫外线光疗仪、恒温和CO2培养箱、石蜡切片机和冷冻切片机、长脉冲Nd-YAG激光器、Q开关Nd-YAG激光器、梯度PCR仪、深低温冰箱、AIR TECH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电泳仪和电泳槽以及酶标测试仪等。科室配备多种专业仪器设备包括多头观察显微镜、显微图像仪和图像工作站、全身、半身和局部紫外线光疗仪、恒温和CO2培养箱、石蜡切片机、长脉冲Nd-YAG激光器、Q开关Nd-YAG激光器、梯度PCR仪、深低温冰箱、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电泳仪和电泳槽等,能满足临床和一部分科研工作的需要。


2014年门急诊达到41.58万人次,出院838人次。拥有遗传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皮肤病理、激光美容、皮肤外科和性病7个亚专科。目前有医师21名,包括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10名和住院医师2名,81%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护理人员8名,包括主管护师2名。技术人员2名。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儿童皮肤病学组组长,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近3年,立项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1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项、上海科委基础重点项目3项、上海领军人才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项目2项、国家教委基金项目1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项目2项以及新华医院院基金1项,总经费达到1375.5万元;先后发表SCI论文超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02分,影响因子总分超过50分。2012年12月获得由中国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3月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连续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皮肤病临床与进展》学习班14期,对推动我国儿童皮肤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室人员情况:医师2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10名和住院医师2名,81%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护理人员8名,包括主管护师2名。技术人员2名。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国内最早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工作的临床专科。在老一辈专家刘薇廷教授、丁文祥教授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新华医院小儿心脏病专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和结构完整的学科梯队,渐而发展为集医、教、研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小儿心脏病诊疗中心,在国内外儿科学界享有良好声誉。


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采用国际上最优化的“分工合作”,使专业的外科、内科、介入手术医生、监护、体外循环、麻醉、护理人员融为一体,提供个体化、精确化、流程化的诊疗服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镶嵌治疗”,增加了复杂心脏病的治疗机会,提高了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水平,正是本中心的特色之一。近年来,在现任主任孙锟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妇产科和小儿心脏科的通力合作,我们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围产期监护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服务理念和过硬的临床技术,使本中心在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复杂性先心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是上海市高教局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上海市首批小儿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卫生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863计划、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市科委重大项目等数十项课题,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十余项。


在临床与科研进步的同时,科室也十分注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除接受研究生教学外,本中心每年还培养10~20名进修生并举办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及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两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促进了国内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此外,本中心与世界最著名的先心病诊治中心如美国哈佛大学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哥伦布儿童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英国伦敦儿童医院有常年的联系和交流。


小儿心血管科室床位数28张,年均住院病人总数1000余人次,年均出院1000余人次,年门、急诊病人数逾2万人次。年开展心导管造影及介入手术160余例;常年开设小儿心血管疾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胎儿心脏病专家及特需门诊。我科在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防治治疗等多领域已形成有新华特色的治疗体系,并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已形成规模,科室配备专用心导管手术室 2 间及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设置心超室并装备有国际领先的专业胎儿心脏及小儿心脏超声设备多台。


本科室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5多名。在编医护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本科室医生总人数的70%,其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1名。学科带头人孙锟教授为现为在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儿科学”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及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曾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863计划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21项,累计经费853万。曾获得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医苑新星”、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曙光学者、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曾获国家教委重大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现担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联合会主席。科室主要负责人陈笋教授,主要从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工作,尤其是复杂先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对川崎病、儿童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的诊治也有独到的经验。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儿科分会青年学组执行副组长,上海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等学术兼职。近年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课题一项,负责在研上海市科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和上海市研究课题数项。共参编专著9本,发表论文数十篇。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交大医学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一次。


我科配有长期合作的中级药师职称的专业人员1名; 主要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称。9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7人,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中级职称医师3人。专业护理人员12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6人(其中护士长1位),护士5人。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新华医院小儿神经专业由我国小儿神经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汪梅先教授亲手创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今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筹)在李玲教授的带领下,小儿神经专业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小儿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癫痫、热性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病、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偏头痛、多发性抽动症、脑血管病和遗传代谢病的诊治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小儿癫痫的诊治积累近万例病人的诊治资料,癫痫控制率达70-80%以上。医院拥有的先进设备,如32导视频脑电图,长程动态监测脑电图,10通道肌电诱发电位,3D核磁共振(MRI、MRA、MRS)、螺旋CT、PetCT等,医院开展有抗癫痫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儿研所开展先进的遗传代谢病分子诊断技术等,为小儿神经专业临床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提供了完备和先进的诊治方法。对细菌性脑膜炎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和小儿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研究和神经再生修复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多年来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校级项目1项,共有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筹)有病房、门诊和神经电生理室三部分,共有床位28张。2012年长程视频和动态脑电图检查543人次;2013年长程视频和动态脑电图检查719人次;2014年长程视频和动态脑电图检查784人次。


我科配有长期合作的中级药师职称的专业人员1名; 主要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称。11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12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名;中级职称医师3人。专业护理人员1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其中护士长1位),护士5人。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小儿外科自1958年由著名佘亚雄教授创建至今已57年。目前专业组成有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肿瘤外科、小儿消化与营养科组成。相关支撑科室包括小儿重症医学科(PSICU)、病理科、影像学科、围产医学及康复医学等。目前研究室有儿童消化道动力学检测、组织工程、儿童营养和新生儿外科研究室四个。主要基地在上海新华医院儿外科大楼。57年来总手术数近200000例,其中约68%为小儿先天性畸形。近年来,各专业发展快,常见代表性疾病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低,居国内先进地位。


57年来,我科开展了新技术项目40余项,填补国内空白,推动了我国小儿外科事业的发展。如: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60年代研制成功并推广全国,甚至为国外采用,成功率达95%,目前仍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1973年,著名小儿外科专家佘亚雄教授提出采用改良Duhamel术式作巨结肠根治,方便简便,合并症低,目前国内80%单位仍采用此方法。1984 年在全国推广食管PH 24小时监测,正确诊断病理性胃食管返流,现也在国内逐步推广。自1981年我院成功地分离了脐---剑突联体儿报告后,至今已成功完成了五例联体儿分离术,这是一高难度、多专业学科共同努力完成,反应了小儿外科先进高超的临床综合实力水平。


我科进行了各种外科畸形诊断和纠治,技术水平居国内先进。近年来,成功纠治上百例各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各型肝叶切除、小儿短肠综合症。高位无肛术后排便控制率达85%;小儿泌尿外科开展胃膀胱和回肠膀胱成形术和自体膀胱扩大成形术,术后患儿排尿控制改善率达85%,并采用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治愈了输尿管长段多发狭窄和外伤后尿道断裂,术后排尿通畅率达100%。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95%。


自1995年起,开展了多种介入治疗。如:新生儿内窥镜指导下气囊食管扩张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气囊扩张,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小儿微创内窥镜外科技术,已完成各类手术数千例,如巨结肠根治、胃底折叠术、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脾切除术、肾盂输尿管整型术等等,手术种类居国内领先。


以H.D根治术为代表。第一阶段(1953-1977)50年代采用Swenson术式。60年代佘亚雄教授在国内率先采用Duhamel术式,该方法简便、合并症少,在全国范围推广。第二阶段(1977-1988)着重对H.D实验诊断进行研究,包括肛门测压、组织化学、乙酰胆碱脂酶、直肠黏膜下层吸引活检及红细胞活力测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三阶段(1989-1994)在国内首先采用Rehbein术式,成功地研制直肠粘膜吸引活检钳,对H.D进行多种神经肽的研究,提出了特发性H.D概念,此期成果获卫生部研究进步三等奖。第四阶段(1995-2000)首先在国内较完整提出H.D类缘病概念,利用一氧化氮测定探讨病因机理,进行了RET基因的检测,开展了腹腔镜辅助治疗H.D及经肛门一期.H.D根治术。


1979年开展了肛门失禁电刺激治疗的研究。进行了脾脏自体移植治疗某些小儿血液病。84年开始在国内儿外科率先使用腹腔镜对某些疾病作诊断性检查。近2年在腹腔镜应用上有突破性发展,在国内儿外科率先进行食管裂孔疝、胃底折叠抗返流为代表的高难腹腔镜手术治疗病种达10多种。其中前列腺囊肿腹腔镜治疗为世界文献第5例。胆总管囊肿从囊肿十二指肠吻合,囊肿空肠Roux-Y吻合,到90年代初开始在无反指征下均采用囊肿切除,空肠肝管Roux-Y吻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实体肿瘤治疗,采用多学科协同,首创了横纹肌肉瘤的生物学标志鉴别,首先在病理上鉴别有利组织型和不利组织型预测肿瘤病人的预后为治疗提供依据。 


儿外科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博士授予点,涵盖儿童普外、新生儿外科、儿童神经外科、儿童泌尿外科、儿童消化及营养等多个亚专业的综合性科室。开展微创外科,腹腔镜,脑室镜及胃镜、肠镜,脏器移植等多项先进手术方法和技术。2002年被上海市卫生局遴选为上海市小儿外科畸形诊治临床医学中心。目前有博导3人,硕导1人,27名医生中博士14人,硕士6人。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25人,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名;中级职称医师9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5人,本科5人)。护士长4人,护士39人。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呼吸科在70年代末由我国儿科呼吸领域前辈齐家仪教授亲手创建,是国内最早开展儿童气道碘油造影、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和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鲍一笑教授带领下,新华儿童呼吸专业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于2011年脱颖成为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成为科技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2014年3月独立成科,此后的发展再面临巨大的空间。


新华小儿呼吸科拥有一支以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现有医师20名,其中高级职称9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者占85% 。5位主要学术骨干曾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进修。学科带头人鲍一笑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组长。


现拥有实际开放床位36张,配备先进的儿童支气管镜、儿童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生理监测室,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室,并建立了国内首家标准化雾化吸入治疗室。是国家儿童呼吸专业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儿童哮喘是新华医院儿童呼吸的特色专业方向,积极开展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并率先在国内开展儿童哮喘信息化管理,年专科门诊量达5万人次,是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组长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哮喘诊治中心,获得欧洲变态反应学会认证的儿童哮喘免疫治疗基地。


新华医院小儿呼吸科是儿童呼吸病学硕士、博士学位培养单位,上海市儿科住院规范化培训和儿童呼吸专科医生培训基地,美国儿科学会培训基地。有博导1人,硕导2人,已培养毕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2位,并承担大量来自全国的进修生培训。2014年鲍一笑教授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新华医院小儿呼吸科以儿童哮喘基因学研究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科研方向,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Lovelace 呼吸病研究所、中国CDC妇幼保健中心、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等开展广泛的合作。近5年已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重大项目等国家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共11项,总金额达1292万元人民币,在研基金288万元人民币。发表论文100 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篇。出版《儿童哮喘》《儿童呼吸病学》等专著8部,获国家专利4项,获院级医疗成果奖1项。成功主办9届全国儿科呼吸论坛。


科室人员情况:

我小儿呼吸科现有医师20名医师,护士18名,技术员1名。现有在岗医师与开放床位比例为1:1.8;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者9人,中级职称7人,获得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9人。4人任职于国家级学术团体,6人任职于省级学术团体。现有在岗护士与开放床位比例为1:2;其中中级以上职称者占16.7%,获得本科以上学位者50%。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新华医院小儿血液专业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最早开展儿童白血病规范化治疗的单位之一,在应大明、顾龙君等教授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国内最主要的儿童白血病/肿瘤诊治中心之一。2015年4月,在新华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下成立了全新的小儿血液科,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目前主要从事儿童各种实体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及非肿瘤性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75%,小儿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年DFS率达46%,恶性淋巴瘤5年DFS达60%左右,儿童肝母细胞瘤5年DFS已达85%,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新华医院小儿血液肿瘤专业在建立自己的临床治疗特色的基础上,非常重视临床研究和基础科研相结合,以提高专业的整体医疗学术水平。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结合国内外小儿血液肿瘤专业进展信息和既往临床经验,制定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种实体肿瘤的化疗方案,进行临床对照治疗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血液肿瘤患儿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在科研方面,近年先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上海市科委、市卫生局等多项科研项目,并承担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和七年制、八年制学生的大课教学任务。


新华医院小儿血液科除治疗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各类贫血及出血性疾病外,依托新华医院的整体综合实力,近年来小儿血液科与小儿外科、放射科、病理科及放疗科共同协作,建立了儿童实体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全国牵头起草了《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多学科诊疗规范》及《儿童横纹肌肉瘤的多学科诊疗规范》,已在全国推广执行。对包括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脑肿瘤、生殖细胞瘤、白血病、淋巴瘤、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噬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在内的儿童常见血液/肿瘤疾病均制定了规范的诊疗常规,大大提高了儿童恶性肿瘤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在临床与科研进步的同时,科室也十分注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除接受研究生教学外,本中心每年还培养10~20名进修生,并连续多年举办“儿童血液/肿瘤疾病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国内小儿血液/肿瘤专科医师,促进了国内小儿血液肿瘤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此外,本科室与世界著名的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机构,如美国德克萨斯儿童医院、St.Jude 儿童研究医院、香港玛丽医院等有常年的联系和交流。

小儿血液科室床位数21张,年均住院病人总数1200余人次,年均出院1200余人次,年门、急诊病人数近8000人次。常年开设小儿血液肿瘤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儿童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


本科室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在编医护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本科室医生总人数的70%,其中博士3名,硕士2名。学科带头人袁晓军主任主要从事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尤其对儿童实体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担任国际小儿肿瘤协会(SIOP)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委、《临床儿科杂志》编委。曾承担或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卫生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卫生局的科研项目,参编专著3本,发表论文数30余篇。曾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十佳实习带教老师称号一次。

我科配有长期合作的中级药师职称的专业人员1名; 主要负责人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称。6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7人,拥有专业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专业护理人员11人,护师6人(其中护士长1位),护士5人。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小儿内分泌/遗传科成立于1981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家“211”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儿科学”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的重点专业之一、上海市教委“遗传代谢病研究基地”,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曾为全国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副组长单位,全国新生儿筛查专业组组长单位。


我科在内分泌领域,对大量的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进行了诊治和系列研究,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曾多次参与生长激素等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在遗传性代谢病方面,198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新生儿筛查,总结得出了我国苯丙酮尿症(PKU)及先天性甲低(CH)的发生率。此外,发展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半乳糖血症等疾病的筛查。建立了苯丙酮尿症新生儿筛查、诊断和产前诊断、治疗和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开发成功治疗PKU的国产低(无)苯丙氨酸奶粉,建立了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这一少见的疑难代谢病的筛查诊断技术,开展了苯丙酮尿症、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肝豆状核变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糖原累积病、甲基丙二酸血症、枫糖尿病、粘多糖病、软骨发育不全等遗传病的基因和生化酶学研究,并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突变类型,对一些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家庭进行产前诊断。2003年发展了国际上先进的串联质谱遗传性代谢病的诊治技术,一滴血可检测30多种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代谢性疾病,建立了国内遗传性代谢病诊治协作网络,服务面向全国,患者来自全国。近2年本科室有开展了基因芯片、新一代测序及无创产前基因诊断技术,进一步扩大了临床及产前诊断病种。


本专业共有医护人员4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者20名,包括正高职称医技人员5名,副高职称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已培养研究生40余名,进修医师50多名。2014年专科年门诊量35000人次,约1/3患者来自全国,接收全国内分泌、遗传性代谢病特色检测标本约10000人份。其中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学科带头人,卫生部生殖健康专家组成员,也有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培养的年轻学者。本科室多次组织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省专家进行临床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近3年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上海市科委、教委项目30多项。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11人人,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副研究员1名;中级职称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7人,硕士6人,本科2人)。专业护理人员1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2人。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22号楼

发布
问题